位于印度尼西亚东爪哇北岸的巴苏鲁安唐人街,至今仍保留着华人社区的历史印记。
这里环境静谧,街区建筑融合了中式、荷兰殖民时期的“印地士帝国风格”,以及爪哇
本土元素,展现独特的文化风貌。
旅程可从哈山奴丁街的华人公墓牌楼开始,随后走访建于19世纪初的狮子屋。这座宅
邸曾是华人甲必丹郭坤龄(Kwee Khoen Ling)家族的居所,以两尊已有百年历史的
石狮而闻名。
不远处则是五原则基金会大楼,其前身为巴苏鲁安韩氏华官的宅邸。建筑采用“印地士
帝国风格”,内部格局宏大,设有宽阔的门廊,庭院内至今仍可见韩氏家族的墓碑。
唐人街中心坐落着慈德宫,推测建于17世纪,主祀海神妈祖。作为当地重要的宗教与
文化活动场所,庙宇至今仍定期举行祭祀,并保留布袋木偶戏(potehi)的传统演出
。
另一处重要遗迹是达鲁萨兰酒店(Hotel Darussalam),前身为华人甲必丹郭锡夫
(Mayor Kwee Sik Poo)的府邸。尽管如今已改作酒店使用,但屋内1830年雕刻的祖
先祭坛依然保存完好,见证着当年的辉煌。
巴苏鲁安唐人街的发展,与当地两大家族——韩氏与郭氏息息相关。凭借制糖业的繁
荣,他们不仅积累了巨额财富,也成为地方望族与官员,担任甲必丹、少校等职务,
对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。
进入21世纪后,唐人街的文化景观又添新地标。2004年落成的郑和清真寺采用中式建
筑风格,已成为巴苏鲁安的重要宗教旅游景点。其奠基石由印尼第四任总统阿卜杜拉
赫曼·瓦希德(Abdurrahman Wahid,俗称“瓦希德总统”或“古斯杜尔”)亲手奠下,使
这座清真寺不仅具有宗教意义,也成为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象征。
这些历史建筑和宗教场所,不仅记录了华人社区在巴苏鲁安的发展轨迹,也提醒着人
们在现代化浪潮中,保护和传承多元文化遗产的重要性。




